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毅义非凡

【直播】西行万里,一个人骑摩托车去中东,生死未卜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22.png 在西北,摩托车加油只能用油壶加油,而不能用油枪,这是一种典型的歧视。美国人叹道:就像中国城市里面不让骑摩托车一样,因为一两个偶然的事件就出台一个整体的措施,这是我们难以想象的。随意乱放的油壶在刮风下雨的天气更容易进水沾染泥沙,导致发动机出毛病。更重要的是,我们骑摩托车就没有尊严,就要受到歧视吗?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24.jpg
对于中国大多数城市禁限摩,二位老美和所有热爱摩托的人看法一致:任何地方都不应该禁限摩,中国应该像其他国家一样,任何路上都应该允许摩托车上路,这需要政 府改变政策,让摩托车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

点评

说的很对 但是很多地方政府的管理者不这么认为 他们坐小车舒舒服服的 就不管其他人了  发表于 2017-9-27 08:22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25.jpg
7月14日 莫高窟 假如给老王找个女人

从敦煌进入新疆,期间路过莫高窟,我和之前在兰州认识的左哥,在王道士的塔前撒了泡尿。假如给王道士找个女人,他是不是不会寂寞,是不是就不用被余秋雨诬陷?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26.jpg
莫高窟景区离售票处大约6公里,需坐大巴前往,车窗外满目褐黄色的戈壁,连只鸟都没有。很难想象在如此荒凉的地方,在河西走廊的尽头,竟藏着一个震惊世界的千佛洞。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27.jpg 队伍很长,十分钟才能进去20来人。站在围栏外向里看,莫高窟被装修成了现代模样,人群在其间穿梭、合影。说实话,我很反感这种被包装的所谓文化圣地。我更想见见王道士,比起那些道貌岸然的文物,他才是整个莫高窟的灵魂。有人会说,王道士不是那个卖文物的卖国贼吗?我只能说,人们误解他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28.jpg
这莫高窟里面我们就没进去了,车队里有之前在兰州认识的摩友左哥,由于时间有限,我和他直接去了道士塔,也就是王道士当年呆过的地方。“小殷,我们去找老王吧,这JB破窟不看也罢,没意思”,左哥提议。我当即同意,从队伍里撤出,人群朝我们投来费解的目光。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29.png
穿过一片树林,从干涸的河流上跨过,右手边的荒原上林立着几座土塔。尽管离莫高窟不到200米,尽管莫高窟日均游客多达1万人,但这片道士塔仿佛被遗弃了一般,没有游客愿意多走上几步,去看看曾经的洞窟守护者。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30.png
“老王,我们来看你来了”,左哥边走边呼喊着,“就凭你识文断字,找不上一个县花也能找个村花,好好过日子也算富庶,何苦守着这破窟窿,被人断章取义,辱骂至今……”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31.jpg
太阳毒辣,一阵热风吹过,让人有种被蒸发的错觉。几座土塔矗立在焦土之上,远处是更为荒寂的山丘,100多年前的那些夏天,王道士在酷暑中默默守护着莫高窟;一间泥土堆成的屋子,靠布道幕化为生,没有女人,没有孩子,他寂寞吗?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100多年后,一个叫余秋雨的御用文人,以无限装逼和矫情的口吻,把老王妖魔化成了全中国的耻辱。文化苦旅中的那篇《道士塔》,尽是毫无根据的诋毁和自以为是的崇高。

没有人想知道王道士究竟是怎样的人,一个死去上百年的人,既然曾经的公知说他是罪人,那他理所应当就是罪人吧。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32.png
老王从小家贫,逃生四方,年轻时当过巡防营兵勇,离军后信奉道教,远游边疆。到了敦煌莫高窟之后,发现此地已经荒废,无人打理,便自发清理沙石,供奉香火。1900年,藏经洞发现之后,老王尽了最大的努力去保护这些文物。为了引起官方重视,他连夜徒步50里,去敦煌找县令严泽,并奉送了取自于藏经洞的两卷经文。可惜这位姓严的知县不学无术,把这两卷经文视作两张发黄的废纸。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且看王道士做的一些事:

一,1900年,为了引起官方重视,他连夜徒步50里,去敦煌找县令严泽,并奉送了取自于藏经洞的两卷经文。可惜这位姓严的知县不学无术,把这两卷经文视作两张发黄的废纸。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1902年,敦煌来了一位新知县汪宗翰。老王向汪知县报告了藏经洞的情况。汪知县当即带了一批人马,亲去莫高窟察看,并顺手拣得几卷经文带走。留下一句话,让王道士就地保存,看好藏经洞,至于保护,那是朝廷的事。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两次找知县没有结果,老王仍不甘心。于是,他又从藏经洞中挑拣了两箱经卷,赶着毛驴奔赴肃州(酒泉)。他风餐露宿,单枪匹马,冒着狼吃匪抢的危险,行程800多里,找到了时任安肃兵备道的道台廷栋。这位廷栋大人浏览了一番,最后得出结论:经卷上的字不如他的书法好,就此了事。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自经文被发现后,七年里老王多次寻求官方保护,但根本没人鸟他。清朝的各级官员想的只是捞几卷经文,窃为已有。无奈之下,老王竟冒着杀头的风险,斗胆给慈禧太后写了封密报。然而老佛爷当时正在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根本没心思管这些,何况你老王是什么玩意,一个小小的道士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摩托吧|优势合作|合作伙伴|小黑屋|联系我们|手机版|www.moto8.com ( ICP: 苏ICP备05001903号 )

GMT+8, 2024-6-22 04: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