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大于

圆梦之旅---新藏线219【樟木,普兰,札达】红其拉普+罗布泊{作业发完}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辑本段]
历史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的建立大概从9世纪开始,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吐蕃王朝末代赞普郎达玛时期,灭佛毁寺,不少避难僧人远遁阿里。阿里地处西部边境,深受大食、印度的影响,加上又是苯教的发源地,所以便成为各种思潮、各种力量汇集之地。公元843年朗达玛被一位僧人刺杀,内战纷起,4年后平民起义,吐蕃王朝崩溃。之后先后曾出现大小7个王国,西藏长期处于藩王割据局面。
  朗达玛的两个儿子奥松与云丹也为争夺王室相互斗争,奥松之子贝考赞为奴隶起义军所杀,贝考赞的儿子吉德尼玛衮见大势已去,回天无力,便带着三个人臣和100多人,投奔阿里,并娶了当地头人的女儿。后来吉德尼玛衮将阿里一分为三,分封给他的3个儿子,古格王国即第三子德祖衮的封地。
  17世纪中,古格王朝发生内乱,国王之弟请拉达克军队攻打王宫,王朝被推翻。古格覆亡后,并入拉达克(今克什米尔)一段时间,后被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重新收回。
  古格王国的统治中心在扎达象泉河(藏语为朗钦藏布)流域,北抵日土,最北界可达今克什米尔境内的斯诺乌山,南界印度,西邻拉达克(今印占克什米尔),最东面其势力范围一度达到冈底斯山麓。其都城札不让位于现扎达县城西18千米的象泉河南岸。札不让北面的香孜、香巴、东嘎、皮央遗址,西面的多香,南面的达巴、玛那、曲龙遗址等,都具有相当的规模。
  古格王朝崇尚佛教,多次派人到克什米尔学经,翻译佛经108部,得佛教之益,王朝历数百年不衰。1042年,印度高僧阿峡底到阿里地区弘法,使阿里成为佛教复兴之地,佛教史称之为“卜路弘法”。 弘扬佛法  古格在西藏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吏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古代印度的许多重要佛教教义,就是从这里传入西藏腹心地区的,这里又是古代西藏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之一。
  古格王国自建立之初就确定要弘扬佛法,以教辅政的政策一直贯穿在王国近800年的历史中,古格也就因此一直保持着西藏西部阿里佛教文化中心的地位。所以在都城的建筑中,佛殿也凸显其重要性。
  现存的佛教寺庙建筑共有6座,4座在山脚,2座在山顶的王室区。在佛教的初创时期,佛塔就成为了这一宗教的标志性建筑。遗址中本有许多佛塔,但现存的只有3座残破的佛塔了,其中2座是圆形塔基、残高约为1米和5米;另一座是方形塔基,残高也有5米。佛塔的建筑形式在跟随佛教的传播过程中,受地理、民族文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许多地方发生了不少变化,唯有印度、尼泊尔还保留着佛教初期的佛塔特征。西藏也是如此,所以古格的佛塔就有了这些共同的风格了。
  从山顶的王室区向下望,可以看到在山下那布沟的缓坡上,有一种在西藏其它地方难得一见的佛塔墙。这是佛塔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它由108座小塔紧密相逢而成一排墙体,保存得基本完好。在扎达其它地方,也还比较完整地保存着这类古格时期的佛塔墙。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有蓝天白云,下有古格遗址,只有人的灵魂在天地间游弋,肉体只能算是载体了
P7221371.JPG
P7221372.JPG
P7221373.JPG
P7221374.JPG
P7221375.JPG
P7221376.JPG
P7221377.JPG
P7221378.JPG
P7221379.JPG
P7221380.JPG
P7221381.JPG
P7221382.JPG
P7221383.JPG
P7221384.JPG
P7221385.JPG
P7221386.JPG
P7221387.JPG
P7221388.JPG
P7221389.JPG
P7221390.JPG
P7221391.JPG
P7221392.JPG
P7221393.JPG
P7221394.JPG
P7221395.JPG
P7221396.JPG
P7221397.JPG
P7221398.JPG
P7221399.JPG
P7221400.JPG
P7221401.JPG
P7221402.JPG
P7221403.JPG
P7221404.JPG
P7221405.JPG
P7221406.JPG
P7221407.JPG
P7221408.JPG
P7221409.JPG
P7221410.JPG
P7221411.JPG
P7221412.JPG
P7221413.JPG
P7221414.JPG
P722141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吐蕃王朝的投影  古格王国是在公元十世纪前后,由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的重孙吉德尼玛衮在王朝崩溃后,率领亲随逃往阿里建立起来的。从它的建立就嗅得出悲情的色彩。这个王朝投影到现在,变成了阿里扎达札不让区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占地约18万平方米,共有屋洞窟300余处、佛塔(高10余米)3座、寺庙4座、殿堂2间、地下暗道2条的遗迹。
  古格王朝的遗址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整个遗址建在小土山上,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在其红庙、白庙及轮回庙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中不乏精品。围绕古格都城札不让的重要遗址还有东嘎、皮央等,均有大量文物遗存。 古格灭亡  古格王国最神秘的地方在于,拥有如此成熟、灿烂文化的王国是如何在一夜之间突然、彻底消失的。在其后的几个世纪,人类几乎不知其存在,没有人类活动去破坏它的建筑和街道,修正它的文字和宗教,篡改它的
壁画和艺术风格。它甚至保留着遭到毁灭的现场,唯一不能够了解的,就是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在17世纪的时候,古格里面已经有了西方来的传教士,当时的古格王和古格的宗教领袖——其实是国王的弟弟矛盾比较深,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古格国王开始借助西方传教士的力量削弱佛教的影响。1633年,僧侣们发动叛乱,古格王的弟弟勾结了与古格同宗的拉达克王室利用拉达克的军队攻打古格都城,企图推翻古格王朝,于是一场残酷的攻坚战就在这里打响。
  而建在一座山上的古格王宫是西藏防守能力最强的建筑,整个王宫只有一条隧道可以通到山上,从这里绝对没有可能攻打上去,而另外的地方全都是悬崖。战斗持续了很长时间之后,拉达克开始驱赶古格的老百姓在古格的半山腰修建一座石头楼,他们的想法是等这座建筑的和山顶一样高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最终拿下古格了。
  没有修完的原因是因为在修的时候,上面的古格王出了变故。据说,由于拉达克人强迫古格的老百姓日以继夜的修石楼,老百姓在下面非常凄苦地唱歌,被国王听到了,国王非常难过,于是做出了决定。
  古格王朝遗址
  一说国王最后从悬崖上跳了下去,国王一死,古格自然也就城破了;另一种说法是为了挽救百姓古格投降了。
  从历史记载上来看,似乎后一种情况更可靠。杨公素在《中国反对外国侵略干涉西藏地方斗争史》及伍昆明《早期传教士进藏活动史》的记载是,古格的最后一个国王及全家被拉达克人拉回拉达克都城列城关进了监狱。
  不管国王最后的下场怎么样,古格老百姓的结局却都很惨,古格下面的无头藏尸洞就是证明。 但是藏尸洞里的尸体远没有十万之多,而现在又找不到古格人的后裔,那么当日十万之众的古格人如何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
  从记载和考察的结果上看,战争造成的屠杀和掠夺并不足以毁灭古格文明。可事实上,硝烟散尽的古格王国却迅速恶化是主要的原因。的确,现在古格遗址一带沙漠化程度十分严重,当年能养活10万之众的绿洲,今天已所剩无几了。但是问题还是那10万人去哪里了,如果是迁徙走了话就一定会有后裔知道之后的历史。另外还有很多猜测,诸如天灾、瘟疫等,但都不足以使得繁荣富强的文明突然间完全彻底消失,而且没有留下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据。
  今天的古格故地,只有十几户人家守着一座空荡荡的城市废墟,但是这些人也都并不是古格后裔。看样子古格的秘密短期内是难以解开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现在的残岩断壁是否看得出当时的辉煌和喧闹
P7221416.JPG
P7221417.JPG
P7221418.JPG
P7221419.JPG
P7221420.JPG
P7221421.JPG
P7221422.JPG
P7221423.JPG
P7221424.JPG
P7221425.JPG
P7221426.JPG
P7221427.JPG
P7221428.JPG
P7221429.JPG
P7221430.JPG
P7221431.JPG
P7221432.JPG
P7221433.JPG
P7221434.JPG
P7221435.JPG
P7221436.JPG
P7221437.JPG
P7221438.JPG
P7221439.JPG
P7221440.JPG
P7221441.JPG
P7221442.JPG
P7221443.JPG
P7221444.JPG
P7221445.JPG
P7221446.JPG
P7221447.JPG
P7221448.JPG
P7221449.JPG
P7221450.JPG
P722145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辑本段]
遗迹考察  第一个走进阿里见到这片遗迹的人,是意大利著名藏学家杜奇教授。上世纪30年代,当他偶然发现了这个秘境中的庞大王国遗址群时,不禁被深深地震撼了,他感慨在生存条件如此恶劣的地方、生命的禁区,居然存在过一个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杜齐教授徜徉在阿里先人留下来的文明之中,在宫殿、寺庙、城堡的遗址间流连忘返,三年之中数进阿里,对古格遗址进行了初步调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调查并没有深入下去。杜齐最后临走的时候,曾经这样预言古格的后来人和古格的未来:“虽然他们要经受艰难困苦,但经过他们的努力,古格有一天终会为世界所知,并成为世界上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50年后,考古学家张建林接过他的考古接力棒的。
  阿里的古格遗址在20世纪80年代引起国家的重视,由国家文物局组织了一支考古队,在年轻考古学家张建林率领下,对古格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当张建林率领着他的考古队员们长途跋涉,强忍着几乎难以承受的高原反应,历尽艰辛来到阿里,重新找到这片遗址时,他们眼里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景象: 距离古格亡国已有三个半世纪之久,这座依山而建的王宫,任凭西藏干燥的天气所蒸发,风化加剧。如果仅仅是干燥也就罢了,在雨季的夏天里又时常暴雨如注。就这样年复一年,曾经致密的土质材料变得松脆,一点一点粉碎,纷纷扬扬化作尘埃,断壁残垣一应突显的部位皆被磨损了棱角,昔日的都城正在悄无声息地回归自然。古格遗址的考古和保护工作已到了时不我待的地步。
  张建林带领着他的队员们,首先进行清理编号工作。编号相对来说简单,只消搬来一块大鹅卵石,在上面写上阿拉伯数字,摆在各处遗址中即可。但这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其意义就在于第一次有人来从事这项工作。古格王宫遗址大大小小的殿堂洞窟遍布整座山坡,最后大大小小的殿堂洞窟都被张建林和他的队员们一一走过,并且用工具一一测量过。古格都城遗址总计残存有各类殿堂房屋445座,各类洞窟879孔,碉楼58座,各类佛塔28座,另有塔墙1道, 防卫墙10道,隧道与暗道4条,遗址总面积共达72万平方米。 
  1985年首次对古格遗址进行的全面踏勘,取得的成果令人振奋,相应地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但当为解决这些新问题第二年重返古格时,考古队却又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挫折。张建林一行在阿里的考古活动受到了阻挠。受阻原因是阿里地方忽然意识到古格遗址的重要性,从而空前珍视它,张建林手持的自治区有关部门介绍信被认为不够资格,并由札达县公安局出面,监视他们的行动。在等待请示自治区政府回电的日子里,张建林和他的考古队心急如焚,就这样困守了7天。
  张建林觉得不能再等下去了,大家背上了行李,避开大路,绕山间小道潜往古格。考古人员到达古格后,古格看守人旺堆老人前来干预了,老人已奉了上级严令,劝阻擅自前来的一应人等。老人用汉话说:“我们关系的不错,你们工作的不行。”随后就是漫山遍野的追赶,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拉萨方面的电文到达为止。
  古格考察进行3年后,在北京一招待所36级台阶下的地下室里,张建林和骨干队员仵君魁执笔写出了上下两卷本皇皇考古学巨著《古格故城》。这部巨著的问世,在考古学界所引起的震动和赞誉自不待说,就连江泽民总书记出访美国时,都随身携带了10套该书,作为礼品郑重地赠送给大洋彼岸的美国朋友。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夜幕下的神秘城堡
P7221452.JPG
P7221453.JPG
P7221454.JPG
P7221455.JPG
P7221456.JPG
P7221457.JPG
P7221458.JPG
P7221459.JPG
P7221460.JPG
P7221461.JPG
P7221462.JPG
P7221463.JPG
P7221464.JPG
P7221465.JPG
P7231466.JPG
发表于 2010-8-19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于兄好,感谢您到摩友世界给我支持和回信,拉萨一别,虽然没能和您同行,但从您的字里行间同样和您一道神游了,您的拍的PP漂亮,文字详尽,正可谓图文并茂啊!赞一个!
湖北襄樊的特警胖子我在纵横等到他回来了,他感叹太苦了,车子也不如意,最后要换车再战。。。确实,今年的摩行不同于往年,能来拉萨确实都是好汉中的好汉,没说的。
上一些我拍的PP,权作对兄弟此帖的支持!{:1_117:} {:1_132:} {:1_121:}
OLYMPUS DIGITAL CAMERA_56.jpg
OLYMPUS DIGITAL CAMERA_57.jpg
OLYMPUS DIGITAL CAMERA_59.jpg
OLYMPUS DIGITAL CAMERA_60.jpg
OLYMPUS DIGITAL CAMERA_61.jpg
OLYMPUS DIGITAL CAMERA_66.jpg
OLYMPUS DIGITAL CAMERA_2.jpg
OLYMPUS DIGITAL CAMERA_3.jpg
OLYMPUS DIGITAL CAMERA_8.jpg
OLYMPUS DIGITAL CAMERA_13.jpg
OLYMPUS DIGITAL CAMERA_18.jpg
OLYMPUS DIGITAL CAMERA_66.jpg
OLYMPUS DIGITAL CAMERA_70.jpg
OLYMPUS DIGITAL CAMERA_83.jpg
OLYMPUS DIGITAL CAMERA_90.jpg
OLYMPUS DIGITAL CAMERA_10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这位南京大侠---行者世界,单骑317,要走大北线,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那
P7150142.JPG
P715014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晨札达县城街景一瞥
P7231467.JPG
P7231468.JPG
P7231469.JPG
P7231470.JPG
P7231471.JPG
P7231472.JPG
P7231473.JPG
P7231474.JPG
P7231475.JPG
P7231476.JPG
P7231477.JPG
P723147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托林寺 百科名片 托林寺

托林寺坐落于中国西南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扎达县城西北的象泉河畔,始建于北宋时期,是古格王国(公元10~17世纪)在阿里地区建造的第一座佛寺。1996年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几百年以来,托林寺虽然历经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至今仍是殿宇林立,佛塔高耸。 托林寺始建于公元996年,由古格王国国王益西沃和佛经翻译大师仁青桑布仿照前藏的桑耶寺设计建造。托林,意为飞翔空中永不坠落。由于古格王朝的大力兴佛,托林寺便逐渐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托林寺外景
P7231479.JPG
P7231480.JPG
P7231481.JPG
P7231482.JPG
P7231483.JPG
P7231484.JPG
P7231485.JPG
P7231486.JPG
P7231487.JPG
P7231488.JPG
P7231489.JPG
P7231490.JPG
P7231491.JPG
P7231492.JPG
P7231493.JPG
P7231494.JPG
P7231495.JPG
P7231496.JPG
P7231497.JPG
P7231498.JPG
P7231499.JPG
P7231500.JPG
P7231501.JPG
P7231502.JPG
P7231503.JPG
P7231504.JPG
P7231505.JPG
P7231506.JPG
P7231507.JPG
P7231508.JPG
P7231509.JPG
P7231510.JPG
P72315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辑本段]
托林寺简述  佛寺的建筑布局呈带形,包括殿堂、僧舍和塔林三部分。主要建筑有迦萨殿、白殿(尼姑殿)、佛塔、罗汉殿、弥勒佛殿、护法殿、集会殿(祖拉康殿)、色康殿、阿底峡传经殿以及转经房、拉让、僧舍等。主体建筑为迦萨殿,大殿分为内、外圈,内圈包括中心大殿和4座小殿,中心大殿呈四方形,供有主体坛城和如来佛像,四周有回廊与4座分殿相连。外圈包括16座殿堂,中间殿堂有转经道。外圈的四角还建有4座高13米的红砖塔。白殿位于集会殿的东北部,殿内墙壁上绘有许多精美的壁画。塔林分为两组,每组塔群中各有3条长塔,每条长塔由数十座或上百座形制相同的小塔串连而成,极为壮观。
[编辑本段]
建筑风格  托林寺融合了印度尼泊尔以及西藏本地的建筑风格,是研究当地建筑、雕塑、绘画艺术等方面的珍贵实物资料。
[编辑本段]
建筑格局  托林寺,意为“飞翔寺”。寺周地势平坦,原多僧舍,现为民居。寺庙南以土山为屏,北临朗钦藏布,殿堂、佛塔、塔墙、僧舍如星散布,远眺气势非凡。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寺内庄严肃穆,佛钟悠扬,神殿香火烛光,経语喃喃。禁止拍照
P7231512.JPG
P7231513.JPG
P7231514.JPG
P7231515.JPG
P7231516.JPG
P7231517.JPG
P7231518.JPG
P7231519.JPG
P7231520.JPG
P7231521.JPG
P7231522.JPG
P7231523.JPG
P7231524.JPG
P7231525.JPG
P7231526.JPG
P7231527.JPG
P7231528.JPG
P723152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辑本段]
来源  托林寺是阿里地区的著名寺庙,11世纪初由古格王国第一代王德祖衮的长子益西沃始建,作为古格高僧、西藏佛教后弘期著名译师仁钦桑布(958~1055)译经授徒的场所。1036年,古格王沃德及其兄绛曲沃从印度迎请曾任那烂陀寺、超岩寺首座阿底峡(982~1054)进藏,住锡托林寺讲经著述,弘传佛法,寺庙也随之扩建,初具规模。1076年(藏历之火龙年),在古格王赞德支持下,在托林寺召开了法轮大会,当时卫、藏、康等地区均有高僧前往参加,史称“火龙年大法会”,汉文史书称“丙辰法会”,成为西藏佛教盛事。由于阿底峡大师的住锡和火龙年大法会的召开,使托林寺蜚声全藏,成为中世纪西藏名寺。
[编辑本段]
托林寺格局  托林寺原有建筑规模较大,包括朗巴朗则拉康、拉康嘎波、杜康等三座大殿,巴尔祖拉康、玛尼拉康、吐几拉康、乃举拉康、强巴拉康、贡康、却巴康等近十座中小殿,以及堪布(寺院住持)私邸、僧舍、经堂、佛塔、塔墙等建筑。由于历史原因,寺院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保存较好的只有三大殿和一座佛塔。
[编辑本段]
遍知如来殿  朗巴朗则拉康:意为“遍知如来殿”。在三大殿中年代最早,形制也最多奇特。殿堂整体呈多棱“亚”字形,实际上是一座大型的坛城(曼荼罗)。门向东偏北,面积2594.75平方米(东西长53.5米,南北宽48.5米)。中心方殿象征须弥山,四向的四组小殿分别代表四大部洲,四角高耸的四小塔代表朗则拉康,主供遍知者如来;四面分别紧接多吉生巴拉康、仁钦久乃拉康、堆友主巴拉康、朗堆太益拉康四座小座,这五座“十”字相连的殿堂组成中心的小“亚”字形,外圈则由四大殿、十四小殿组成,分别供奉佛、菩萨、度母、罗汉等塑像。这组殿堂基本保留着西藏吐蕃时期佛殿建筑的一些特征,亦又有所变化。外围的南、北、西三大殿均有转经复道环绕,中心殿堂和周围佛殿之间也形居一个大的转经复道,这是一种典型的吐蕃时期佛殿结构形制。据说是仿照桑耶寺建造(而桑耶寺又是以印度飞行寺为蓝本),将桑耶寺庞大建筑群体浓缩于一幢建筑中,堪称西藏古代建筑艺术的上乘之作。
  托林寺自建朗巴则拉康后,其声名远播,15世纪初叶和末叶,拉达克王所巴德和次旺朗杰曾先后两次派人测绘此殿,仿其后,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又将此殿作为独特完整的寺庙建筑蓝本入拉萨大昭寺中廊墙壁上,使其原貌得以展现。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离开札达走那木如到阿里的路线,沿途翻越三座特别高大石路陡坡的山,难走,250一档都上不去,无奈,只好我们用一档两人推上去
P7231533.JPG
P7231534.JPG
P7231535.JPG
P7231536.JPG
P7231537.JPG
P7231538.JPG
P7231539.JPG
P7231540.JPG
P7231541.JPG
P7231542.JPG
P7231543.JPG
P7231544.JPG
P7231545.JPG
P7231546.JPG
P7231547.JPG
P7231548.JPG
P7231549.JPG
P7231550.JPG
P7231551.JPG
P7231552.JPG
P7231553.JPG
P7231554.JPG
P7231555.JPG
P7231556.JPG
P7231557.JPG
P7231558.JPG
P7231559.JPG
P7231560.JPG
P7231561.JPG
P7231562.JPG
P7231563.JPG
P7231564.JPG
P7231565.JPG
P7231566.JPG
P7231567.JPG
P7231568.JPG
P7231569.JPG
P7231570.JPG
P723157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摩托吧|优势合作|合作伙伴|小黑屋|联系我们|手机版|www.moto8.com ( ICP: 苏ICP备05001903号 )

GMT+8, 2024-6-9 09: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