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6|回复: 7

解决城市拥堵的方法,希望大家讨论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30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今天早上一如既往的早上6:45就出门了,每天在路上享受着城市的喧嚣和道路的拥堵,交通91.8、FM107来回的翻转听着最新的路况,看看能不能避开“停车场”或者绕个道……

        回想起前两天新闻报道,南山路有一男一女摩托车的事故,真是可惜……其实对当事人来说,如果有驾照,记得带头盔,也许结局就不是这样了……节哀,逝者安息……

         有人会问,这两件事有什么关系呢?萌生一个想法,提出来大家讨论下,仅此而已。

首先我们简单的设想一下如果禁摩令废除之后,会有什么后果。现在电瓶车很多都会变成摩托车,就目前大众的交通意识,估计像宝岛台湾或者小日本这种比较有秩序的出行,还是需要有一段时间。所以就必须从源头来限制上牌的数量,但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城市道路拥堵。可以有限制的上摩托车牌照,条件是:必须持有E照才可以驾驶摩托车,同时还必须持有C照以上的驾驶证,同时还必须拥有四轮的轿车(车主的名字和驾照需是同一个人,也就是说,驾照上必须是C1+E以上)。为什么要如此苛刻呢?原因如下:目前城市道路拥堵,很多都是一个人一辆车,或者两个人一辆车,把家人送到单位后自己再出发去单位。远的路途,电瓶车杯水车薪,而且还不能带人,所以电瓶车虽然绿色,但显然解决不了问题。这时候摩托车完全代替,首先两个人必须都带头盔(确保安全第一)靠右骑行,如果可以行驶在非机动(如果是助力车,这样就可以避免和四轮汽车在机动车抢道),速度可以做一定的限制(有人会说现在电瓶车的速度都很快,摩托车速度更快会更有危险;但首先要大家知道一点,正规厂家出来的摩托车的制动和目前市面上的电瓶车制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轮胎粗、刹车片、刹车线、电子制动,碟刹等等……所以在适当的提高限速,是更加安全并可行的)。这样很多私家车主都会选择两轮出行,而且可以很大幅度的缓解交通的拥堵情况,如果以后ZF实行了单双号或者其他的限性措施,对于朝九晚五,周一到周五要上班的老百姓来说,肯定会带来不变,当然ZF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给老百姓带来了不便,好事也会变坏事,所以如果有条件解禁摩托车,老百姓就可以选择一个折中的方案,这样既可以缓解交通,也可以有其他好处(摩托车行业及其配件行业、二手汽车、摩托车的购置税、摩托车的交强险和保险费用、维修行业等等一系列的连带效应,可以解决多少劳动力和税收……估计GDP的数字会更加优化,呵呵),是个双赢的结果。

        在这里也不讨论摩托车环保还是汽车环保了,以及安全的问题了,这些都是可以百度谷歌,用数据说话的……我只说几句:螺丝寇里做道场,城市道路拓宽其实就是天方夜谭;百公里耗油2L不是所有汽车都做得到的;世界上只有安全的人,没有安全的车,我相信宝岛台湾和小日本可以做到的,炎黄子孙也一样做的到……也许以上观点只损害了一方的利益,那就是:中石化、中石油等石油巨头!!!老百姓出行更方便了,油耗更少了,他们的日子就难过了,就会继续亏损了,在国际油价连续下跌的今天,他们又在研究是否需要和国际接轨了,涨5角,跌1分,向10元/升的油价看齐……
发表于 2011-6-30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不禁摩就好!
发表于 2011-6-30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各行其道------------{:1_131:}
发表于 2011-6-30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在于管理,指望这帮老爷管的好,猪都会上树
发表于 2011-6-30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LZ说私家车主换两轮出行就可大幅缓解交通拥堵,那还禁摩.应该禁私家车才对.在市中心交通高峰时段禁行私家车,那效果绝对比禁摩要好的多.
发表于 2011-6-30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各行其道------------
发表于 2011-7-1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太有道理了
发表于 2011-7-2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上只有安全的人,没有安全的车,
还记得以前在驾校老师讲过一句话————
所谓“道理”就是在自己的道上讲礼!
如果要摩托,带上头盔护具,各行其道...{:1_13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摩托吧|优势合作|合作伙伴|小黑屋|联系我们|手机版|www.moto8.com ( ICP: 苏ICP备05001903号 )

GMT+8, 2024-6-6 08: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