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95|回复: 50

大美西北行(4000公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黑旋风李鬼 于 2012-8-2 16:50 编辑

《大美西北行》
延安的宝塔山和枣园、王家坪、南泥湾、西柏坡、壶口瀑布、白洋淀、冉庄地道战遗址,小兵张嘎的故乡。还有山西晋商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这些景点是我一直想要参观浏览的名胜古迹和圣地,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望,今年这个暑期七月十一日,我与吉祥鱼迷一起用了十二天时间,参观浏览了以上景区,它给我们留下非常美好印象,使我们受宜非浅,感受颇深。使我们感受到了,我家住在“黄土高坡”那首豪迈的西北歌曲,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哦,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祖祖辈辈留给我,留给你我一往,无际唱着歌,还有身边这条黄河,哦哦哦哦哦,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三门峡水库景区,第二站是法门寺景区,法门寺景区,建设的非常有气势,它是中国最高的佛塔“护国真身宝塔”第三站是乾陵景区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陵园。第四站是洛川会议旧址和黄帝陵景区,第五站是延安的王家坪、枣园、南泥湾景区,第六站是黄河过壶口瀑布景区,第七站是苏三监狱和王家大院景区。第八站是平遥古城和乔家大院景区,第九站是娘子关景区,第十站是地道战遗址景区,第十一站是白洋淀景区,第十二站是狮子楼景区。本次西北行,让我们看到了我国最高的佛教圣地法门寺,看到了唐王朝最大的黄家墓地武则天的乾陵景区,看到了毛泽东主席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圣地延安南泥湾,同时让我们看到了晋商文化和晋商建筑风格的典范“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还让我们领略了“地道战”“白洋淀雁领队”“小兵张嘎”等抗日战争年代中的精典故事,我们历行十一天,行程4000多公里,参观了十五六个景点。总费用2500元费用。这里包括加油、参观门票、停车住宿、吃饭喝水等。
http://box.baidu.com/widget/flash/mbsong.swf?name=%E9%BB%84%E5%9C%9F%E9%AB%98%E5%9D%A1&artist=%E6%9D%AD%E5%A4%A9%E7%90%AA
DSC04425.JPG
DSC04405.JPG
DSC04407.JPG
DSC04408.JPG
DSC04412.JPG
DSC04414.JPG
DSC04417.JPG
DSC04418.JPG
DSC04419.JPG
DSC04420.JPG
DSC04421.JPG
DSC04422.JPG
DSC04423.JPG
DSC04424.JPG
DSC04782.JPG
DSC04653.JPG
DSC04654.JPG
DSC04655.JPG
DSC04776.JPG
DSC04777.JPG
DSC04778.JPG
DSC04779.JPG
DSC04780.JPG
DSC04781.JPG
DSC04425.JPG
DSC04405.JPG
DSC04407.JPG
DSC04408.JPG
DSC04412.JPG
DSC04414.JPG
DSC04417.JPG
DSC04418.JPG
DSC04419.JPG
DSC04420.JPG
DSC04421.JPG
DSC04422.JPG
DSC04423.JPG
DSC04424.JPG
DSC04782.JPG
DSC04653.JPG
DSC04654.JPG
DSC04655.JPG
DSC04656.JPG
DSC04658.JPG
DSC04776.JPG
DSC04777.JPG
DSC04778.JPG
DSC04779.JPG
DSC04780.JPG
DSC0478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门峡谷水电站
三门峡位于黄河中游下段的干流上,连接豫、晋两省。其右岸为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高庙乡,左岸为山西省平陆县三门乡。此处距离黄河入海口约1027千米。河中石岛屹立,将河流分成三股:鬼门河、神门河与人门河,故名“三门峡”。在三门下游400米处,又有石岛三座,其中一名砥柱石,挺立于黄河惊涛骇浪之中,“中流砥柱”由此而来。
编辑本段电站介绍
  所在河流: 黄河 建设地点: 三门峡 控制流域面积: 688800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 1310米 正常蓄水位/死水位:32/30米 总库容/调节库容: 162/20.03亿立方米
装机容量: 25万千瓦 台数: 5台 保证出力: 11.3万千瓦 年发电量: 13.1亿千瓦小时
最大水头/最小水头:52/15米 设计水头: 30米 水轮机型号: HL820-LJ-550 其它效益: 灌溉、供水 淹没耕地: 900000亩 迁移人口/推算年份:403700/人/年 坝型: 重力坝 最大坝高: 106米 开挖土石方/填筑: 394.84/万立方米 混凝土总量: 20万立方米
水泥: 39万吨 钢材: 6248吨 木材: 10801立方米 静态总投资/水平年: 9.2/亿元/年份 单位千瓦投资: 3680元 坝基岩石: 闪长玢岩 建设情况: 57.4开工,73年发电,78年竣工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段下游,河南省三门峡市和山西省平陆县交界处。具有发电、防洪、防凌、灌溉等综合利用效益。原设计正常蓄水位360m,电站装机容量1160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60亿kw·h,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06m。工程于1957年动工兴建,按正常蓄水位350m施工,相应初始总库容354亿立方米。1960年水库蓄水,1962年第一台机组试发电。水库誊水后,由于泥沙淤积,库尾河床抬高,造成上游大量农田淹没并威胁城镇安全。因此,试发电后不久,电站即停止运行。为减缓淤积,保持调节库容,尽可能发挥水库防洪、防凌、灌溉效益,于1964年至1981年间,先后两次进行改建。第一次改建,增建2条泄洪排沙洞,改建5号至8号4台机组段为泄洪管。第二次改建,打开1号至8号8条施工导流底孔,将其改造为泄流排沙底孔,并将1号至5号机组的进水口高程降低13m,相应改建引水钢管,以实现“蓄清排浑,调水调沙”的运用原则。改建后,电站装机容量降为250Mw,年发电量为10.2亿kW·h,运用最高水位为340m。经多年运行后,泄流排沙底孔因长期运用,泥沙磨蚀严重,于1985年又对1号至8号底孔进行了二期改建,并打开和改建9号、10号施工导流底孔,以扩大枢纽泄流能力。现为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益,又恢复原6号和7号机组段,正重新安装2台单机容量为75Mw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使水电站装机容量达到400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达到13.17亿kw·h。
DSC04469.JPG
DSC04426.JPG
DSC04428.JPG
DSC04429.JPG
DSC04433.JPG
DSC04434.JPG
DSC04435.JPG
DSC04436.JPG
DSC04437.JPG
DSC04438.JPG
DSC04439.JPG
DSC04441.JPG
DSC04442.JPG
DSC04444.JPG
DSC04446.JPG
DSC04447.JPG
DSC04448.JPG
DSC04450.JPG
DSC04451.JPG
DSC04452.JPG
DSC04454.JPG
DSC04455.JPG
DSC04457.JPG
DSC04458.JPG
DSC04459.JPG
DSC04460.JPG
DSC04461.JPG
DSC04462.JPG
DSC04463.JPG
DSC04464.JPG
DSC04465.JPG
DSC0446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门寺曾一度希望赴港上市,然而时隔一年之后,这次宗教领域的资本市场尝试于2012年5月宣告搁浅。
法门寺建筑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宝鸡市96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山门,佛寺院的大门,由于佛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门”,一般是三门而立,中间大两边小,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故“山门”也称“三门”,也以山门做寺院的别称。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盘人居地,故由三门入。三门俱开,从那门入?从信门入。凡夫圣贤人,平等无高下,只在心垢后,取证如反掌。前殿始建于民国28年(1939年),为仿效明清建筑,内塑华严三圣,韦驮天将及十八罗汉像。[1]
  据专家考证,法门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约公元499年前后,现寺内尚
法门寺圣僧祈福大典(20张)
存的北魏千佛残碑就是立塔建寺后不久树立的。当时称“阿育王寺”(或“无尤王寺”)。隋朝时,改天下佛寺为道场,阿育王寺改为“成宝寺”。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它以皇家寺院落的显赫地位,以七次开塔迎请佛骨的盛大活动,对唐朝佛教、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初时,高祖李渊改名为“法门寺”。武德二年(619年),秦王李世民在这里度僧80名入住法门寺,宝昌寺僧人惠业为法门寺第一任住持。唐朝贞观年间,把阿育王塔改建为四级木塔。唐代宗大历三年(786年)改称“护国真身宝塔”。自贞观年间起,唐朝朝政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对法门寺进行扩建、重修工作,寺内殿堂楼阁越来越多,宝塔越来越宏丽,区域也越来越广,最后形成了有24个院落的宏大寺院。寺内僧尼由周魏时的五百多人发展到五千多人,是“三辅”之地规模最大的寺院。
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初建法门
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扩建,并于元魏二年(494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唐贞观年间曾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原塔俗名“圣冢”,后改建成四级木塔。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
唐代供奉
  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据史载 “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可干戈平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
法门寺文化景区
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唐代诸帝笃信佛法,对舍利虔诚供养,寺院大小乘并弘,显密圆融,使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及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
  迎请佛骨在唐末愈演愈烈达到高潮。所谓迎请佛骨[2],就是每隔三十年把珍藏在塔基下地宫中的佛骨迎入长安城皇宫瞻仰。最盛大的莫过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此次迎请佛骨事先准备了两年,当时从京城长安到法门寺两百多里间,车马昼夜不绝,沿途都有饮食供应,叫做“无碍檀施”;迎请佛骨的仪仗车马由甲胄鲜明,刀杖齐全的皇家御林军导引,文武大臣护卫,名僧和尚拥奉,旌旗蔽日,鼓乐鼎沸,沿途站满虔诚膜拜的善男信女。长安城内各街用绸缎结扎各种彩楼。懿宗皇帝也亲御巡福门城楼迎拜顶礼,百官士众则沿街礼拜迎候。佛骨先迎请到皇宫内供奉三天,再迎送到京城寺院轮流供养。文武百官和豪族巨富都争施金帛,四方百姓扶老携幼前来瞻仰,甚至有断臂截指以示虔诚。自这次迎骨请佛骨之后,地宫关闭,与世隔绝1113年之久。法门寺在唐代也遭到过厄运,唐武宗在会昌五年(845)大规模灭佛,史称“会昌法难”。唐武宗曾下令毁掉佛指骨舍利,但此前,寺僧们准备了几件佛指骨舍利的影骨(仿制品),用以搪塞君命,而把如来佛真身指骨秘藏起来。
宋明至今
  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被恢复到最大规模,
DSC04542.JPG
DSC04470.JPG
DSC04471.JPG
DSC04472.JPG
DSC04474.JPG
DSC04475.JPG
DSC04476.JPG
DSC04477.JPG
DSC04478.JPG
DSC04479.JPG
DSC04480.JPG
DSC04481.JPG
DSC04484.JPG
DSC04486.JPG
DSC04487.JPG
DSC04488.JPG
DSC04489.JPG
DSC04490.JPG
DSC04491.JPG
DSC04492.JPG
DSC04493.JPG
DSC04494.JPG
DSC04495.JPG
DSC04496.JPG
DSC04497.JPG
DSC04498.JPG
DSC04499.JPG
DSC04500.JPG
DSC04501.JPG
DSC04502.JPG
DSC04503.JPG
DSC04504.JPG
DSC04505.JPG
DSC04506.JPG
DSC04507.JPG
DSC04508.JPG
DSC04509.JPG
DSC04510.JPG
DSC04511.JPG
DSC04513.JPG
DSC04514.JPG
DSC04515.JPG
DSC04516.JPG
DSC04517.JPG
DSC04518.JPG
DSC04519.JPG
DSC04520.JPG
DSC04521.JPG
DSC04522.JPG
DSC04523.JPG
DSC04525.JPG
DSC04526.JPG
DSC04527.JPG
DSC04528.JPG
DSC04529.JPG
DSC04531.JPG
DSC04532.JPG
DSC04533.JPG
DSC04534.JPG
DSC04535.JPG
DSC04537.JPG
DSC04539.JPG
DSC04540.JPG
DSC0454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法门寺
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宋徽宗曾手书“皇帝佛国”四字于山门之上。金元之际,法门寺仍是关中名刹,“藏经碑”中有寺僧抄写大藏经5000卷之记载。金人也刻“诗碑”盛赞其寺塔:“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明隆庆三年(1569),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地方绅士杨禹臣、党万良等捐资修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高四十七米,极为壮观。清顺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二十八年(1939)在爱国志士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文革期间,红卫兵欲挖地开塔,良卿法师点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塔下珍宝。
  2006年05月25日,法门寺遗址作为南北朝至清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编辑本段地宫发现  
法门寺地宫遗址  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1987年2月底重修宝塔。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地宫内出土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1988年,法门寺正式开放并举办了国际性的佛指舍利瞻礼法会。海内外诸山长老及各界代表共三百余人参加法会。十多年来,法门寺在前任方丈澄观、净一法师的住持下,相继建成大雄宝殿、玉佛殿、禅堂、祖堂、斋堂、寮房、佛学院等仿唐建筑。
编辑本段法门寺珍宝馆
法门寺博物馆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法门寺珍宝馆,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东距西安110公里,西宝、法汤高速公路贯通,交通条件十 分便利。法门寺因安置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为华夏王朝所拥戴而成为我国古代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唐代尊奉法门寺佛指舍利为护国真身舍利,曾有八位皇帝每三十年开启一次法门寺地宫,迎舍利于皇宫供养。
  1987年4月3日发现法门寺唐代地宫,在地下沉睡1113年的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化宝藏――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李唐王朝最后完成的大唐佛教密宗佛舍利供养曼茶罗世界以及数千件李唐皇室供佛绝代珍宝得以面世,这批文物包括:四枚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佛指舍利;唐皇室供奉的一百二十一件(组)金银器;首次发现的唐皇室秘色瓷系列;米至古罗马等地的琉璃器群;上千件荟萃唐代丝织工艺的丝(金)织物,其中包括武则天等唐皇帝后绣裙、服饰等均是稀世珍宝;这些奇珍异宝数量之多、品类之繁、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是极为罕见的。
DSC04573.JPG
DSC04543.JPG
DSC04544.JPG
DSC04545.JPG
DSC04546.JPG
DSC04547.JPG
DSC04548.JPG
DSC04549.JPG
DSC04550.JPG
DSC04551.JPG
DSC04552.JPG
DSC04553.JPG
DSC04554.JPG
DSC04555.JPG
DSC04556.JPG
DSC04558.JPG
DSC04559.JPG
DSC04560.JPG
DSC04561.JPG
DSC04562.JPG
DSC04563.JPG
DSC04564.JPG
DSC04565.JPG
DSC04566.JPG
DSC04567.JPG
DSC04568.JPG
DSC04569.JPG
DSC04570.JPG
DSC04571.JPG
DSC0457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陵简介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公元684年,历时23年才修建完成。2012年1月13日,国家文物局回应勘探武则天墓:该消息是子虚乌有
编辑本段位置概况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
乾陵
气势雄伟壮观。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
  “唐高宗乾陵”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陈运和诗《乾陵》为此景而作:“一段历史与一片风云合葬在这儿 当朝廷沿着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的驿道 颠簸进入绝句律诗”,“无字碑上没记事石人石马失声息 古遗址延伸出一道圣旨 被今日游客踩成现实”。[1]
编辑本段陵墓陪葬
  乾陵陪葬墓共计17座。计有太子墓二(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墓三(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 章怀太子墓
节、彬王李守礼),公主墓四(义阳公主新都公主安兴公主永泰公主),大臣墓(王及善薛元超杨再思刘审礼豆卢钦望刘仁轨李谨行高侃、苏定方、薛仁贵)。1960~1971年已先后发掘了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中书令薛元超、燕国公李谨行等5座陪葬墓,出土珍贵文物4300多件。其中有100多幅绚烂多彩的墓室壁画,堪称中国古代瑰丽奇绝的艺术画廊,《马球图》、《客使图》、《观鸟捕蝉图》、《出猎图》、《仪仗图》等壁画,不仅对研究唐代绘画,而且对研究唐代建筑服饰、风俗习惯、体育活动、宫廷生活、外事往来等具有重要价值。
编辑本段帝后合葬
  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的陕西渭北山地,蕴藏着自然界鬼斧神工造就的山川灵秀。在这群优美峻秀、巍峨峭拔的锥状山峰中,分布着数十座中国汉唐帝王的山陵,给三百里的渭北山原形成了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    乾陵被称“天下第一陵”
其中,位于陕西乾县城北的梁山因埋葬着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女人而蜚声中外,唐代其他皇帝的陵寝和乾陵一起围绕京师长安成扇形。
  从古都西安驱车,沿312国道西行约70公里进入乾县境内时,极目西北方向,就会看见苍茫烟云衬托着三座挺拔峻峭的山峰,呈北高南低之势,耸立于茫茫苍穹之下,远望就象一新浴之后的少妇披着长发,头北足南,仰面躺在蓝天白云之下,这就是梁山,是有“历代诸皇陵之冠”和“睡美人”之称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地——乾陵。
  乾陵本是唐高宗李治的陵墓,陵号乾陵。实际上是一帝、一后的合葬墓。自郭沫若以来,现代人认为这是二帝合葬墓,但这并不符合古代(包括唐朝人)的观点。因为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被迫将大唐江山归还给李氏皇族。为了死后能有栖身之所,武则天自己宣布废去自己的帝号,请求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将自己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附葬于唐高宗的乾陵。唐中宗答应了母亲的这个请求。所以在礼制上乾陵仍然属于一帝、一后的合葬墓。
DSC04622.JPG
DSC04574.JPG
DSC04575.JPG
DSC04576.JPG
DSC04577.JPG
DSC04578.JPG
DSC04579.JPG
DSC04580.JPG
DSC04581.JPG
DSC04582.JPG
DSC04583.JPG
DSC04584.JPG
DSC04585.JPG
DSC04586.JPG
DSC04588.JPG
DSC04589.JPG
DSC04590.JPG
DSC04591.JPG
DSC04592.JPG
DSC04593.JPG
DSC04594.JPG
DSC04595.JPG
DSC04596.JPG
DSC04597.JPG
DSC04598.JPG
DSC04600.JPG
DSC04601.JPG
DSC04602.JPG
DSC04603.JPG
DSC04604.JPG
DSC04605.JPG
DSC04606.JPG
DSC04607.JPG
DSC04608.JPG
DSC04609.JPG
DSC04610.JPG
DSC04611.JPG
DSC04612.JPG
DSC04613.JPG
DSC04614.JPG
DSC04616.JPG
DSC04617.JPG
DSC04618.JPG
DSC04619.JPG
DSC04620.JPG
DSC04621.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则天简介
  武则天(624—705),字名,因其曾称则天大圣皇后,后人称
一代女皇武则天为武则天。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生于唐都长安(一说四川广元)。其父武士彟原为木材商人,后追随隋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唐初官至工部尚书、利州都督。其母杨氏是隋宰相杨达之女。
  据说武则天小时候就有异相。当时名闻天下的星相家袁天罡曾到武家赴宴。席间,武士彟请袁给家人相面。袁天罡看了夫人杨氏后,说:“夫人骨法非常,必生贵子!”看了武氏二子元庆、元爽后,说:“此二子官可至三品,但并不富贵终身!”这时,乳母抱着身穿男孩衣服的武则天走了出来。袁天罡上前审视了一会儿,说:“此小郎君神色奥爽,不易知晓,让她走走看。”于是,乳母把她放在地上。孩子走了几步,袁天罡又让她抬头看,大惊道:“此子龙睛凤颈,伏羲之相,必极显贵!”袁天罡又从侧面将孩子审视了一会儿,又惊奇,又遗憾地说:“可惜是女,若是郎君,当为天下主!” 生平
  贞观十一年(637)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闻其“美容止”,召入后宫,封为才人,赐号“媚娘”。初入宫闱的武才人以其特有的妩媚博得了唐太宗的欢心,但她自揣在佳丽如云的后宫是难以得到太宗长久宠爱的,这个颇有心计的女人,便以自己的美色诱惑了皇太子。贞观末,太宗病危,李治侍奉在侧,与武氏有染。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驾崩。按照当时的宫廷制度,26岁的武才人及后宫中没有生养的妃嫔,被送进感业寺削发为尼,为先皇祈福。永徽三年(652)太宗忌日,李治临寺焚香,与武媚娘相遇,旧情重温,遂被召回后宫,封为昭仪
  宫中古来多怨火,最是娥眉不让人。复入宫廷的武昭仪以自己的伶俐和睿智,并不惜以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来嫁祸于王皇后,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后宝座,并开始参与朝政。“素多智计,兼涉文史”的武皇后,很快就显露出她超人的才华和精明强悍的治国能力,得到高宗皇帝的极大信任与依赖。显庆五年(660)十月以后,身患多种疾病的李治,便将“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武则天借此机会,笼络朝臣,利用李义府许敬宗等人的支持,消灭了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重臣,从此专断朝政。弘道元年高宗死后,中宗李显即位,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李显,立李旦为帝,令其不得干预政事。载初三年(690),武则天命僧人法明编造《大云经》,称其是弥勒佛降生,应代唐为阎浮提(人世)主。接着又命心腹大臣搞了几百人“劝进”,结果朝廷上下、京城内外、四夷酋长、僧道等几万人都跟着“劝进”。武则天见时机成熟,遂改唐为周,于天授元年九月正式登上皇位,自称大周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评价
  武则天通文史,善权谋,手段残酷。她称帝后,广开仕途,开创“殿试”、 陵景观(19张)自举、“武举”制度,广泛吸纳人才;奖励告密,任用酷吏,屡兴大狱,打击士族显贵,以维护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在她统治的近50年间,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加强和改善了唐王朝与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晚年豪奢专断,宫闱秽乱,侄儿武三思把持朝政,政宪大乱。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拥立中宗李显复位。十一月,武则天崩逝于洛阳上阳宫,临终遗嘱“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终年82岁。次年五月,武则天灵驾还长安,八月与其夫合葬于乾陵玄宫。 编辑本段选址轶闻选址
  关于乾陵的选址,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唐高宗登基不久,就派自己的舅父长孙无忌和专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为自己选择陵寝之地。一日,二人寻视到梁山上,只见此山三峰高耸,主峰直插天际。东隔
DSC04652.JPG
DSC04623.JPG
DSC04624.JPG
DSC04625.JPG
DSC04626.JPG
DSC04627.JPG
DSC04628.JPG
DSC04629.JPG
DSC04630.JPG
DSC04631.JPG
DSC04632.JPG
DSC04633.JPG
DSC04634.JPG
DSC04635.JPG
DSC04636.JPG
DSC04637.JPG
DSC04638.JPG
DSC04639.JPG
DSC04640.JPG
DSC04641.JPG
DSC04643.JPG
DSC04644.JPG
DSC04645.JPG
DSC04646.JPG
DSC04647.JPG
DSC04648.JPG
DSC04649.JPG
DSC04650.JPG
DSC0465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ox.baidu.com/widget/flash/mbsong.swf?name=%E5%9B%9E%E5%BB%B6%E5%AE%89&artist=%E9%9C%8D%E5%8B%87
枣园革命旧址
枣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
编辑本段简介
  枣园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
  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写下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组织起来》、 枣园革命旧址
《两三年内完成学习经济工作》、《学习和时局》、《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对日冠的最后一战》、《关于重庆谈判》、《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等许多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文章,仅收入《毛泽东选集》的就有28篇。在此期间发生了不少重大事件。1944年11月,毛泽东在这里接见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后任美驻华大使赫尔利,并进行了两天两夜的会谈,签署了关于成立联合政府中共给国民政府的五点建议。12月,又在居地会客会见了包瑞德,对国民党的三点建议给予有力批驳。次年8月,他由这里出发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1943年,在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中,枣园举行军民纺线比赛,周恩来和任弼时都被评为“纺线能手”。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主持中央工作。9月15日,刘少奇召集朱德、彭德怀、任弼时、陈云、叶剑英等领导同志开会讨论东北问题,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和四分之一以上的正式和候补中央委员,率领两万干部和十万大军挺进东北。9月19日,刘少奇、朱德经请示毛泽东主席,起草了《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的党内指示,有力地支援了重庆的谈判斗争,对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发展和巩固东北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1947年2月,经叶剑英介绍,刘少奇和王光美在此地结婚。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出席了张思德烈士追悼大会,亲笔题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国民党军队对延安进行了毁灭性破坏,枣园也遭到严重损坏。1953年后,人民政府开始陆续依照原貌维修。现枣园旧址有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中央医务所、幸福渠等景点。枣园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春、夏、秋、冬景色秀丽,环境清幽,交通方便,终年游客不断。1996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世纪之火”火炬传递活动采集“革命之火”火种的仪式在枣园隆重举行。枣园已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DSC04690.JPG
DSC04659.JPG
DSC04660.JPG
DSC04661.JPG
DSC04662.JPG
DSC04663.JPG
DSC04664.JPG
DSC04665.JPG
DSC04666.JPG
DSC04667.JPG
DSC04668.JPG
DSC04669.JPG
DSC04670.JPG
DSC04671.JPG
DSC04672.JPG
DSC04673.JPG
DSC04674.JPG
DSC04675.JPG
DSC04677.JPG
DSC04678.JPG
DSC04679.JPG
DSC04680.JPG
DSC04681.JPG
DSC04682.JPG
DSC04683.JPG
DSC04684.JPG
DSC04685.JPG
DSC04686.JPG
DSC04687.JPG
DSC0468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宝塔山
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宝塔山下还有历代遗留下来的摩岩刻字多处,范仲淹题刻的“嘉岭山”隶书最著名,还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宝塔山是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历史文物与革命旧址合二而一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宝塔山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2]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它是历史  
宝塔山
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宝塔山是延安市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
  延安古名肤施,是西北的边塞重镇。宋代韩琦、范仲淹曾在此镇守。宝塔山为历代守将必去之处。宝塔 宝塔山风景(20张)建于唐代(一说明代),塔高44米,9级,为八角形砖塔。塔内有阶梯,可登塔顶。山上还有范公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书院、烽火台等古迹。明延安知府顾延寿有诗曰:“嘉岭叠叠椅晴空,景色都归西照中。塔影例分深树绿,花枝低映碧流红。幽僧栖迹烟霞坞,野鸟飞归锦绣从。”塔底层两个拱门门额上还分别刻有“高超碧落”、“俯视红尘”字样。塔旁还有钟一口,明崇预年间铸造,击之声彻全城。党中央在延安时,曾以此报警。
  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但你若是想拍摄宝塔的全景,还得上清凉山才行。
  宝塔山下还有历代遗留下来的摩岩刻字多处,范仲淹题刻的“嘉岭山”隶书最著名,还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经常出现在诗人、画家的笔下,人们歌颂宝塔,怀念宝塔,实际是在怀念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缅怀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业迹,成了人们追寻当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DSC04763.JPG
DSC04715.JPG
DSC04716.JPG
DSC04717.JPG
DSC04718.JPG
DSC04719.JPG
DSC04720.JPG
DSC04721.JPG
DSC04722.JPG
DSC04723.JPG
DSC04724.JPG
DSC04725.JPG
DSC04726.JPG
DSC04727.JPG
DSC04728.JPG
DSC04729.JPG
DSC04730.JPG
DSC04731.JPG
DSC04732.JPG
DSC04733.JPG
DSC04734.JPG
DSC04735.JPG
DSC04736.JPG
DSC04737.JPG
DSC04738.JPG
DSC04739.JPG
DSC04740.JPG
DSC04741.JPG
DSC04742.JPG
DSC04743.JPG
DSC04745.JPG
DSC04747.JPG
DSC04749.JPG
DSC04750.JPG
DSC04751.JPG
DSC04752.JPG
DSC04753.JPG
DSC04754.JPG
DSC04755.JPG
DSC04756.JPG
DSC04757.JPG
DSC04758.JPG
DSC04759.JPG
DSC04761.JPG
DSC0476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家坪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王家坪,位于延安市西北部,1937年到1947年期间,这里曾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和红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在这儿居住。旧址现为南、北两院,南院是政治部,北院是司令部。
编辑本段简介
  王家坪位于宝塔区西北约4公里处,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这里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司令部(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等领导同志和中央军委及八路军总部所属机关负责同志住过的地方。旧址现为南、北两院,南院是政治部,北院是司令部。
编辑本段建筑
  这里曾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总部所在地。一进王家坪大门便到南院,首先看到的是军委礼堂。这是一座土木石结构的平瓦房,整个礼堂可容纳二百多人开会。绕过军委礼堂向东是毛泽东同志会客室旧址。北院分为前后两院,前院有军委会议室,墙壁上挂有当年拍摄的很多照片。朱德同志经常在此召开重要会议,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彭德怀、叶剑英当年也住在那里。
编辑本段历史
  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在这里领导解放区军民坚持了八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后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并为战胜其“重点进攻”作了充分的准备。
  1937年10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总政治部,任命任弼时为主任,次年10月,王稼祥接任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团由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周恩来、王稼祥组成,军委实际工作由主席团办理。1943年3月,刘少奇任军委副主席,10月,中共中央又任命彭德怀、王稼祥为军委副主席。1945年8月,由毛泽东等11人组成新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军委主席是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刘少奇兼任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彭德怀兼任军委总参谋长。军委秘书长和中央办公厅主任由杨尚昆担任。在此期间,毛泽东发表了《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重要文章。朱德为七大起草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撰写了《中国共产党与军事战争》、《克服困难,向前迈进》等文章,1947年4月5月在《解放日报》发表了著名散文《母亲的回忆》。1947年3月初,蒋介石调集了34个旅23万军队,向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并出动了大批飞机轰炸延安。毛泽东镇定自若地坐在窑洞工作,警卫人员请他到防空洞去,他说:“不要紧,窑洞这么厚”。这时,警卫员石国瑞拣了一块弹片给毛泽东看,他接过弹片在手里掂了掂,说:“噢,这个很好啊!可以打两把菜刀用。”1947年3月18日,延安城里已能清楚地听到枪炮声,彭德怀几次催毛泽东撤离,他仍不动。下午,还接见了从山西回援的西北野战军二纵司令员王震。周恩来再次请毛泽东动身,他说:“好吧!吃罢饭再走!敌人要来就请他来吧!我们把窑洞打扫干净,桌椅放端正,茶壶茶杯摆整齐,告诉胡宗南,延安是我们的,我们还要回来的。”一直到下午6时多,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才离开延安,踏上转战陕北之路。从此,毛泽东离开生活和战斗了十个春秋的延安。1948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光复延安。国民党军队仅仅占领延安1年1月零3天。又过了一年,即1949年,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
DSC04713.JPG
DSC04692.JPG
DSC04693.JPG
DSC04694.JPG
DSC04695.JPG
DSC04696.JPG
DSC04697.JPG
DSC04698.JPG
DSC04699.JPG
DSC04701.JPG
DSC04702.JPG
DSC04704.JPG
DSC04705.JPG
DSC04706.JPG
DSC04707.JPG
DSC04708.JPG
DSC04709.JPG
DSC04711.JPG
DSC0471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参观延安枣园、王家坪、南泥湾、西方柏坡等革命圣地、让我们深深为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等老一代革命家的革命精神所震撼,所激励。他们为中国人民推翻封建社会和建设新中国费尽心血,让我们这一代人生活越来越幸福,看到当年毛泽东主席在延安身穿粗布棉衣,住在非常破旧的窑洞的照片就让我们想起了,如今现在的一个小小村长都要坐着小汽车到镇里开会,每天吃喝花天酒地的生活,那更不要提什么乡长、镇长、县长、的生活是怎样的了,他们能和老一代革命家比吗?………当我们看延安的变化,就让我们想起歌唱家吴雁泽歌词中唱到的那样。………..离别三十年今日回延安,宝塔映朝阳延水金光闪,啊延安啊延安,眼望你壮丽的山河,我心潮澎忆当年,我心潮澎忆当年,曾记得窑洞门前歌声朗,月光下面纺车转,曾记得挥舞镢头开荒地,披荆斩棘在南泥湾,啊-小米儿香啊延水甜,边区的人民养育了咱,曾记得延水河边饮战马,宝塔山下把兵练,曾记得军号阵阵上征途,东渡黄河把敌歼,啊-枣园的灯光啊照天明,毛主席挥笔坐灯前,雄文篇篇指方向光辉的思想永远闪亮在我心间。啊离别三十年今日回延安,阳光照大路红旗满山川,啊延安啊延安,我满怀豪情抒壮志,歌唱延安精神代代传,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路,继续革命永向前,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路,继续革命永向前。
参观完延安革命圣地,我们沿着当年红军的路向南泥巴湾进发,如今的南泥湾不但是米粮川、赛江南,现在还发现了大油田和天燃气。用不了十年,南泥湾会便的更加美丽和富饶。
参观南泥湾后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来到了下一个景点是黄河壶口瀑布,黄河壶口瀑布景区从远处看就是一个山谷不是多么壮观,当我们走进景区后就被黄河哪惊涛骇浪的咆哮声所震撼所吸引,这时我的耳边响起了那首吹人奋进的歌曲。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歌词)咳哟!划哟……乌云啊,遮满天!波涛啊,高如山!冷风啊,扑上脸!浪花啊,打进船!咳哟!划哟……伙伴啊,睁开眼!舵手啊,把住腕!当心啊,别偷懒!拼命啊,莫胆寒!!划哟!!划哟!!划哟!!划哟!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行船好比上火线,团结一心冲上前!!划哟!!划哟!!划哟!!划哟!咳哟!划哟-…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咳哟!咳哟!哈哈哈哈……我们看见了河岸,我们登上了河岸,心啊安一安,气啊喘一喘.回头来,再和那黄河怒涛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划哟……那首荡气回肠的歌曲,黄河,黄河你是母亲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当我们看到那滚滚向东流的黄河水在壶口的大峡谷中咆哮着翻滚着向下波涛汹涌奔流着我们又想起了黄河大合唱中“保卫黄河” 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要抱定必死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靳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黄河壶口瀑布哪壮美的画卷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这里有个小插曲,我们在返回途中住在山东省的阳谷县的一家旅馆时,为了第二天参观狮子楼景点能够照点纪念照,我在旅馆里用电脑移动相机卡里的照片时,不知道那里的电脑硬盘都带还原的,就插上自带的外接硬盘,移动照片,电脑出现一个对话框,说你的硬件安装有点错误,从新启动可解决此问题,我就从新启动电脑了,当我洗完衣服回来操作时,一看原来移动在电脑F盘里的照片文件都要没有了,当时我的头,嗡的一下就懵了,后几天所有的辛苦劳作和心血,都没有了,近千张照片就这样没有了,我与旅馆的老板马上理论,为什么不告诉我电脑其它盘都带还原的,为什么不提前在上面注明电脑是带还原的。老板看到我非常激动的心情和语言,他向我赔不是,向我说,我不懂电脑,电脑什么还原不还原的我也不懂,那是我家孩子装的,我打电话看看能否让我家孩子有什么办法解决,你先别急,当天晚上十一点老板打电话给在外出差的儿子,向他说明什么情况,他儿子说,还原了就没有办法找回了,听到这些,我只有自认我自己倒霉,我又向老板说你找一个懂电脑好的,看看能否恢复数据,他说现在晚了,明天上午我们在找人看看能不能解决,就这样我在忐忑不安的心情下熬到了第二天的天亮,一大早我就吃过早饭,与老板一起到阳谷县教育局管电脑的技术好的那个师家,向他说明什么情况,他告诉我不好办,你不要用照相机照了,能恢复数据,要照就用别的相机照吧,就这样我回到家中,我的心里也没有底,能不能恢复数据,我还要找个电脑高手试一下,能否恢复数据,让我没想道是董老师还真的把我丢失的照片数据给恢复过来了,最让我高兴的是近千张照片从现了美丽的景色,在这里我要感谢董老师的热情帮助,使我的西北行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好了不多说了,还是看看图片吧。
DSC04775.JPG
DSC04764.JPG
DSC04765.JPG
DSC04766.JPG
DSC04767.JPG
DSC04768.JPG
DSC04769.JPG
DSC04771.JPG
DSC04772.JPG
DSC04773.JPG
DSC0477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中国黄河上的著名瀑布,其奔腾汹涌的气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距太原大约5、6个小时车程;距西安大约2个多小时车程。黄河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落差9米,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
中国黄河上的著名瀑布
  壶口瀑布,(Hu-k'ou falls,Hu-k'ou亦作Hukou )。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宜川县城以东35公里,吉县城西45公里处的晋陕峡谷黄河河床中,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壶口瀑布,是由于黄河流至壶口一带,两岸苍山夹峙,把黄河水约束在狭窄的黄河峡谷中,河水聚拢,收束为一股,奔腾呼啸,跃入深潭,溅起浪涛翻滚,形似巨壶内黄水沸腾。巨大的浪涛,在形成的落差注入谷底后,激起一团团水雾烟云,景色分外奇丽。站在河边观瀑,游人莫不唱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威武雄壮的歌声。
  滔滔黄河水在流经吉县龙王山附近时,由300米乍缩为50米,飞流直下,猛跌深槽,如壶注水然,故曰“壶口”。骇浪翻滚,惊涛拍岸,云雾排空,其雄壮之势,无与伦比。与瀑布相关的景观还有“千米龙槽”、“水里冒烟”、“长虹卧波”、“旱地行船”等。壶口景色,四时各异,严冬则冰封河面,顿失滔滔;春来则凌汛咆哮,如雷贯耳;盛夏则大洪盈岸,蔚为壮观;秋季则洋洋洒洒,彩虹通天。
  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位于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中段,总面积约60平方千米。黄河壶口瀑布声如雷鸣,气势壮观,它以排山倒海的独特雄姿著称于世,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伟大中华民族的象征。
  壶口瀑布,号称“黄河奇观”,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2年,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
  壶口瀑布水势汹涌,涛声震天,景色壮丽,是黄河最壮观的一段,也是国内外罕见的瀑布奇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佳句,勾画出了大河奔流的壮观景象。不观壶口大瀑布,难识黄河
山西一侧观赏百米悬瀑真面目,壶口瀑布这颗黄河上的璀璨明珠,正以它巨龙般的姿态奔腾、咆哮着。当代诗人陈运和的诗《壶口——歌喉》夸黄河“为五千年文明史领唱 音符始终不变,气势震撼神州”。 黄河壶口瀑布景观(20张)
  2005年10月23日,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此次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全国34家媒体协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历时8个月,共评出“专家学会组”、“媒体大从组”与“网络 手机人气组”三类奖项。“媒体组”与“人气组”分别以媒体投票及网友、手机用户投票的方式各产生12个获奖地方。而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浓墨重彩推出的“专家学会组”奖项则别具一格,分成了山、湖泊、森林、草原、沙漠雅丹地貌、海岛、海岸、瀑布、冰川、峡谷、城区、乡村古镇、旅游洞穴、沼泽湿地等15个类型。 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六大瀑布壶口瀑布位列其中。
  2010年7月5日,壶口瀑布出现的半清澈半浑浊交界的并流景观,十分壮观。
DSC04829.JPG
DSC04783.JPG
DSC04784.JPG
DSC04785.JPG
DSC04786.JPG
DSC04787.JPG
DSC04788.JPG
DSC04790.JPG
DSC04792.JPG
DSC04793.JPG
DSC04794.JPG
DSC04795.JPG
DSC04796.JPG
DSC04797.JPG
DSC04798.JPG
DSC04799.JPG
DSC04800.JPG
DSC04801.JPG
DSC04802.JPG
DSC04803.JPG
DSC04804.JPG
DSC04806.JPG
DSC04808.JPG
DSC04810.JPG
DSC04812.JPG
DSC04815.JPG
DSC04816.JPG
DSC04817.JPG
DSC04819.JPG
DSC04820.JPG
DSC04821.JPG
DSC04822.JPG
DSC04823.JPG
DSC04824.JPG
DSC04825.JPG
DSC04827.JPG
DSC04828.JPG

点评

这个季节的黄河景色太美了。  发表于 2012-8-13 14:32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ox.baidu.com/widget/flash/mbsong.swf?name=%E7%9B%B8%E4%BF%A1%E8%87%AA%E5%B7%B1&artist=%E9%9B%B6%E7%82%B9%E4%B9%90%E9%98%9F
苏三监狱
“苏三监狱”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的惟一一座明代形制的监狱,也是现存最早的监狱。
编辑本段概况
  苏三有幸,传奇般同王景隆团聚。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热忱地写了《玉堂春落难逢夫》,收入《警世通言》,流传后世。京剧和许多地方
戏曲又编为《苏三起解》、《玉堂春》等,广为演出。由于苏三故事曲折动人,当年的“苏三供堂”、“苏三监狱”由此闻名,长时期内被人们保存维修。“苏三供堂”即洪洞县衙大堂,为明洪武二年知县杨茂所建。清康熙三十四年因地震坍塌,后又重建。光绪四年知县艾绍濂又全修大堂。曾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幸毁于1977年。据传,苏三在此供堂,含冤入监,三次受审。
  苏三离了洪洞县, 将身来到大街前。 未曾开言心好惨, 过往君子听我言。
  因话本和戏剧而闻名的苏三,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玉堂春落难逢夫的故事,就发生在山西洪洞县,直到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洪洞县司法科还保存着苏三的案卷王景隆是苏三的同乡这个情节,就是从苏三的供词里发现的。
编辑本段建筑
  “苏三监狱”在今洪洞县政府院内西南,亦即明洪洞县衙西南角。明代监狱设计巧夺天工。大门挂有“明 苏三监狱
代监狱”的匾额,记忆苏三的塑像,外院当年监狱的办公场所,右边的院落是普通监牢,中间是过道,两边共有监牢十余间,过道顶上布有铁丝网,网上挂有铜铃,一有犯人企图越墙逃跑,便会触响铜铃。过道的尽头,正对的是狱卒的值班室,右面的墙上有狱神的供位,传说当年囚犯入狱都要参拜狱,就是狱神下面的墙基处,有一小洞,是当年运送尸体的出口,犯人在狱中病死或是被打死,是不能从大门抬出去的,只能从这个小洞拉出去。
  过道尽头的左边,便是死囚牢的大门,死囚牢双门双墙,门上画有狴犴,狴犴的儿子,长得却象老虎,因此人们误称为“虎头牢”,大约是因为龙生九子,子子不同,狴犴专门掌管刑狱,大门只有一米六高,所有进入死囚牢的人都要在狴犴像前低头,显示对法律的敬畏。进了门洞,里面还有一道门,而这两道门却是一扇从右开,一扇从左开,不明就里的囚犯如果越狱,往往出了第一道门却怎么也打不开第二道门,一个小小的改动就能起到拖延犯人越狱时间的作用,不能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DSC04882.JPG
DSC04832.JPG
DSC04833.JPG
DSC04834.JPG
DSC04835.JPG
DSC04836.JPG
DSC04837.JPG
DSC04838.JPG
DSC04839.JPG
DSC04840.JPG
DSC04841.JPG
DSC04842.JPG
DSC04843.JPG
DSC04850.JPG
DSC04851.JPG
DSC04852.JPG
DSC04853.JPG
DSC04854.JPG
DSC04855.JPG
DSC04856.JPG
DSC04857.JPG
DSC04858.JPG
DSC04859.JPG
DSC04860.JPG
DSC04861.JPG
DSC04862.JPG
DSC04863.JPG
DSC04864.JPG
DSC04865.JPG
DSC04867.JPG
DSC04868.JPG
DSC04870.JPG
DSC04871.JPG
DSC04873.JPG
DSC04874.JPG
DSC04875.JPG
DSC04876.JPG
DSC04877.JPG
DSC04878.JPG
DSC04879.JPG
DSC04880.JPG
DSC0488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ox.baidu.com/widget/flash/mbsong.swf?name=%E8%B0%81%E4%B8%8D%E8%AF%B4%E4%BF%BA%E5%AE%B6%E4%B9%A1%E5%A5%BD&artist=%E5%BD%AD%E4%B8%BD%E5%AA%9B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 12公里处的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十八罗汉头像海外回归故里资寿寺2公里,是山西省近年来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为优势,推出的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同蒲铁路、108国道纵贯县境,新开通的大运高速公路灵石出口距王家大院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模宏大,拥有 “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王氏宗祠分上下两院,功能齐全,设计考究,祠前有精雕细刻的“孝义坊”。宗祠作为王氏先祖灵魂栖息的家园,1998年以来,已有数万名海外王氏后裔相继到此观光并拜祖敬香。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 --- 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4.5万平 方米。
  崇宁堡建筑群的总体建筑与红门堡相似,建筑意象为“虎卧西岗”的院落布局,整体建筑斜倚高坡,负阴抱阳,堡墙高耸,院落参差,古朴粗犷,近于明代风格。设立于崇宁堡内的“力群美术馆”,陈列着灵石籍当代著名版画家力群先生的全部作品,是力群总体艺术形象的结晶,它将历史地传之后世,并在文艺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家崖、红门堡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皆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外观,顺物应势,形神俱立;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连缀。博大精深壮观,天工人巧地利。于貌似千篇一律中千变万化,在保持北方传统民居共性的同时,又显现出了卓越的个性风采。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基本上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高家崖建筑群两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每院除都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厢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塾院,并有共同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家丁院)。周边墙院紧围,四门因地制宜,大小院落既珠联璧
DSC04935.JPG
DSC04883.JPG
DSC04884.JPG
DSC04885.JPG
DSC04886.JPG
DSC04887.JPG
DSC04888.JPG
DSC04889.JPG
DSC04890.JPG
DSC04891.JPG
DSC04893.JPG
DSC04894.JPG
DSC04896.JPG
DSC04897.JPG
DSC04898.JPG
DSC04899.JPG
DSC04900.JPG
DSC04901.JPG
DSC04902.JPG
DSC04903.JPG
DSC04904.JPG
DSC04905.JPG
DSC04906.JPG
DSC04907.JPG
DSC04908.JPG
DSC04909.JPG
DSC04910.JPG
DSC04911.JPG
DSC04912.JPG
DSC04913.JPG
DSC04914.JPG
DSC04915.JPG
DSC04916.JPG
DSC04917.JPG
DSC04918.JPG
DSC04919.JPG
DSC04920.JPG
DSC04921.JPG
DSC04922.JPG
DSC04923.JPG
DSC04924.JPG
DSC04925.JPG
DSC04926.JPG
DSC04927.JPG
DSC04928.JPG
DSC04929.JPG
DSC04930.JPG
DSC04931.JPG
DSC04932.JPG
DSC04933.JPG
DSC0493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到王家大院游览过的人,都认为王家大院很大,很气派。其实现在向游人开放的红门堡、高家崖堡及王氏宗祠三组建筑群,尚不足王家大院总占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据王家史料和现存的实物考证,明万历年间至清嘉庆十六年,静升王氏家族的住宅,随其族业的不断兴盛,在村中,由西向东,由低到高,不断延伸,渐修渐众,营造了总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之巨的建筑群体,远比占地15万平方米的北京皇家
王家大院
故宫庞大。在静升村“五里长街”和“九沟八堡十八巷”的版图里,王家至少占据了五沟五巷五座堡。其中,完全城堡式的五座住宅群,在地盘规模之体内,更张显出其磅礴的气势。据王家史料记载,当年王家在修建红门堡、高家崖堡、西堡子、东南堡和下南堡五座堡群时,分别以“” 五种灵瑞之象建造,以图迎合天机。即红门堡居中为“龙”,高家崖堡居东为“凤”,西堡子居西为“虎”。三者横卧高坡,一线排开,态势威壮,盛气十足。东南堡为“龟”,下南堡为“麟”,二者辟邪示祥,富有稳家固业传世之喻意。今天人们所参观游览的红门堡和高家崖堡,可取意为“龙凤呈祥”或“龙游凤翔”。此二堡及同时修复开放的王氏宗祠(即孝义祠)均为清康乾嘉年间所建,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是王家大院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之精华。仅此而言,虽没有恢复到王家当年五种瑞兽雄踞的气势,但保存至今,目前在国内也该称为奇迹了。正像国际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王鲁湘先生参观后所感叹的那样:“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 编辑本段特色
  王家大院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开放近10年来,在海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另外,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
DSC04975.JPG
DSC04936.JPG
DSC04937.JPG
DSC04938.JPG
DSC04939.JPG
DSC04940.JPG
DSC04941.JPG
DSC04942.JPG
DSC04943.JPG
DSC04944.JPG
DSC04945.JPG
DSC04946.JPG
DSC04947.JPG
DSC04948.JPG
DSC04949.JPG
DSC04950.JPG
DSC04951.JPG
DSC04952.JPG
DSC04953.JPG
DSC04954.JPG
DSC04955.JPG
DSC04956.JPG
DSC04957.JPG
DSC04958.JPG
DSC04959.JPG
DSC04960.JPG
DSC04961.JPG
DSC04962.JPG
DSC04963.JPG
DSC04964.JPG
DSC04965.JPG
DSC04966.JPG
DSC04967.JPG
DSC04968.JPG
DSC04969.JPG
DSC04970.JPG
DSC04971.JPG
DSC04972.JPG
DSC04973.JPG
DSC04974.JPG
发表于 2012-8-2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16984349925490629196_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摩托吧|优势合作|合作伙伴|小黑屋|联系我们|手机版|www.moto8.com ( ICP: 苏ICP备05001903号 )

GMT+8, 2024-3-29 00: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